摘要: 中國網財經6月28日訊(記者劉小菲)作為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價值創造能力備受關注,而如何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有效管理市值,提升企業在資本市場的綜合實力和形象,成為擺在各位上市公司高管面前的一大課題。
日前,LucaNet德國藍科與南京艾特奧聯合舉辦的“邁向財務大數據時代——集團(上市公司)管控2.0財務創新沙龍”上,江蘇省內數十家大型國企、民營集團、上市公司財務高管對上述問題進行了深入探討。
大數據引領上市公司財務決策變革
眾所周知,財務報告是上市公司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信息披露方式。無論是經營管理者、投資人、債權人,還是監管部門等都需要通過財務報表來了解企業經營狀況,進而作出正確的決策。在推進國家大數據戰略背景下,企業獲得財務決策信息的主要途徑除了傳統的財務報表外,還可以利用先進的大數據技術和財務智能FI工具,獲取更多企業價值信息。
作為南京首批“獨角獸”企業代表之一,江蘇五星控股旗下孩子王集團CFO沈暉在沙龍上對中國網財經記者表示,大數據技術實際上讓企業從原先那種繁雜的數據監測與識別工作中解脫出來,為企業贏取更多的時間來進行決策分析。他還舉例稱,比如企業可以藉助客戶大數據分析體系,分析購買企業產品客戶的收入分佈水平和消費習慣階層,從而開發出針對不同階層的針對性產品,提高企業產品銷售的效率。
對於更為細分的“財務大數據”專業應用,藍科(中國)馬旭解釋道,解決了一直困擾企業內部財務決策的數據來源、口徑、時效性、準確性和規範性等傳統管理難題,通過對反映實際運營基因的明細級數據的“再聚合-數據解構-管理重組”處理過程,可以實現傳統模式處理比較困難的複雜勾稽關係下數據的快速重組,如報表合併、多口徑、多維度、費用分攤等,這也是企業財務從傳統會計核算為主往“管理會計”轉型的必備基礎。
夯實對外披露報表信息的“抗推敲”能力
沙龍上,有嘉賓認為,“財務大數據”不僅為上市公司提供了一個有效的數據管理工具,也在一定程度上夯實了其對外披露報表信息的“抗推敲”能力。
而事實上,上市公司確保對外披露報表及附註的準確、及時、合規之外,夯實披露信息背後數據鏈條的追溯路徑與杜絕人為風險也非常重要,面對資本市場和監管機構的問詢時,企業對外解釋和財報抗推敲能力也會顯著提升。
證監會此前曾多次發文,要求強化上市公司年報審核,提高財務信披質量。針對2017年年報,上交所發出了170餘份年報問詢函,提出各類問題4000餘個,並對40餘家存在重大風險的公司提請證監會關注或現場檢查;而深交所發布的年報問詢函則超過250份,累計關注問題3000多個。
沈暉告訴記者:“年報問詢函已成為交易所事後監管的常規手段,雖然這不代表公司一定有問題,但這在一定程度上暴露了財務報表編制的不規範或報表數據演變過程不透明,而先進的技術手段的應用,會對上述情況有所改觀。”
集團管控2.0:數據賦能管理重塑
隨著國家“一帶一路”經濟帶建設的逐步推進,越來越多的集團企業走出國門。對於這類企業的海外資產怎麼管, 記者在當天的沙龍上了解到,目前越來越多的綜合性集團將管理層級壓縮至三級,總部下放資產經營調度權,做實專業化公司,集團總部向投資管控型轉型。與此同時,集團堅持“放管結合”,在加大對下屬企業放權同時,通過戰略管控結合財務管控來確保“看得見、管得住、審得清”。
南京三寶科技集團CFO繆雲也分享了自己的實際經驗,“保持下屬公司經營管理獨立性和各自核心ERP系統不變,集團總部通過搭建數據管控平台將必要的數據進行整合利用,形成以預算為切入,以多層級財務合併、資金監控、經營分析、預警體係為管理抓手,實現集團管控的'小變動、大成效'。”
轉貼自: 金融界
留下你的回應
以訪客張貼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