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近年金融科技席捲金融業,銀行業者業試圖讓自己科技化,與科技公司密切合作,導入各式科技解決方案的同時,卻也將科技業視為勁敵。勤業眾信提醒與其讓自己成為"科技公司",更應該專注於扮演好金融市場的中介角色。
近年金融科技席捲金融業,銀行業者業試圖讓自己科技化,與科技公司密切合作,導入各式科技解決方案的同時,卻也將科技業視為勁敵。勤業眾信卻在《2019 銀行與資本市場產業展望》報告中提醒,與其讓自己成為"科技公司",更應該專注於扮演好金融市場的中介角色。
銀行業需轉成跨界協作型企業
金融海嘯已過了十年,現在的金融體系更為穩定;然而,這個十年也出現了「金融科技」,科技進入金融,並改變了金融服務的樣貌,這是挑戰,更是機會。
為了達成數位轉型目標,銀行業需要推動資料管理、核心基礎設施現代化、擁抱人工智慧,並移轉至公共雲端的技術;除此之外,也需要精進資料管理,從科技投資中掌握最大價值。
在此架構之下,橫跨多個系統、平台、軟體及工具(主要是傳統基礎設施)的組合,是銀行資訊長所面臨的重大挑戰。
勤業眾信表示,銀行業需要轉型為"跨界協作型企業",結合不同的技術與解決方案,為客戶創造最大價值,而銀行業在數位轉型上的成敗,將取決於策略、技術與營運的跨界合作。
銀行業在後 GDPR (一般資料保護規範)時代的隱私權議題
隨著資料完整性的重要性提升,資料管理的挑戰也增加。目前銀行業有轉向"開放銀行"的趨勢,銀行可以在取得客戶授權之後,將客戶資料分享給第三方服務提供者,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務。與此相關的法規是 PSD2(支付服務指令) ,規定銀行需降低第三方存取客戶資料的門檻。
然而,GDPR 則要求銀行確保客戶資料隱私,銀行業也陸續更新其隱私政策。但隨著銀行採用另類資料(例如生物辨識資訊)與新興科技(例如人工智慧),將提升隱私問題的複雜性。
除了要平衡 PSD2 和 GDPR 的相反概念,銀行也要在保護個資與提供服務間取得平衡,並為消費者的資料把關。
跨平台脈絡的能力將比金融知識更重要
而掌握跨平台脈絡的能力(如規劃優質客戶體驗或管理變動等),在未來銀行業的重要程度可能超越金融相關知識。
金融科技改變了金融業的生態系統,以往 IT 人員只需要負責銀行內部的資料保護與處理,現在也需要面對外部服務介面的建置與維護,例如網銀操作系統等等。隨著未來工作生態逐漸成形,掌握學習方法將是關鍵。
勤業眾信表示,為了維持競爭力,銀行業必須接受「可擴充式學習」。隨著機器逐步取代人工作業,掌握學習方法並且快速學習,將成為企業的競爭優勢。為了加速學習,也須重新設計工作環境,跨部門的專案小組合作未來勢必更加普遍。
銀行業應專注於中介角色服務客戶
近年金融業擁抱金融科技,並與科技公司密切合作,導入區塊鏈、雲端與 AI 等解決方案,然而這些科技要發揮影響兩極,關鍵仍然在數據。金融業數據龐大,但仍需近一步整理或整併。
金融科技公司也不再被銀行業視為勁敵,雙方合作已成為業界常態;事實上,銀行業與科技業各有專長,互相需要彼此,銀行需要科技公司的系統專業服務,金融科技公司也需要銀行的客戶基礎,以及服務銀行業所帶來的。
所以,銀行應放棄成為"科技公司",而是專注於客戶,提高作為金融中介機構的信賴度、促進資金流動及為全球經濟提供信用之關鍵,並以數據支持眾多科技以達成目標。銀行必須確立在全球金融體系中的角色。
轉貼自: BUZZORANGE科技報橘
留下你的回應
以訪客張貼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