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銀行也藉由大數據、演算法,推出智能理財產品,紛紛推出數位銀行副品牌,創造與不同客層溝通的新通路,更有許多新應用,陸續進入監理沙盒實驗階段(Regulatory Sandbox,指新創公司在獨立環境內測試創新服務、商業模式)。
一堆麻煩,顯露金融服務痛點
2019年可以說是台灣金融科技,進入爆發性成長期的一年,然而,這些金融服務的演變,仍處於早期階段。 例如與銀行打交道時,這些困擾你的「麻煩事」:申辦各類金融服務時,得填寫一堆身分驗證;銀行提供的服務與需要的仍有落差;數位服務體驗也有許多改善空間;為了辦理一項業務,必須來回跑銀行,在客服電話上無盡的等待......。 要舒緩這些不夠貼近日常生活的金融痛點,近年被熱烈討論的開放銀行(Open Banking),可能是解方之一。 目前生活上已經可以見到在開放銀行概念下,所營造的商品與服務:消費者只要點開一個App,就能瀏覽名下所有的帳戶收支;想辦信用卡,再也不必重填資料,按一個鍵,財力證明、身分驗證自動帶入審核;甚至電信門號也能用來開戶;要買房地產,直接上銀行網站找房,同步就能算出房貸利率。這樣方便的生活已經來臨,並非天馬行空的幻想。
轉貼自: 數位時代
若喜歡本文,請關注我們的臉書 Please Like our Facebook Page: Big Data In Finance
留下你的回應
以訪客張貼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