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line gambling singapore online gambling singapore online slot malaysia online slot malaysia mega888 malaysia slot gacor live casino malaysia online betting malaysia mega888 mega888 mega888 mega888 mega888 mega888 mega888 mega888 mega888 【觀點】LINE Pay要上市了!從LINE Pay第一份公開財報,解密街口超羨慕的3大優勢

 


0000

第三方支付業者LINE Pay(連加網路)將在1月23日舉辦興櫃前法人說明會,之後1周內興櫃。LINE Pay目前擁有超過1,200萬用戶,等於全台每2人就有1人是LINE Pay用戶,活躍用戶數近7成,背靠台灣人最愛用的LINE生態圈,成為台灣市占率最高的支付公司。 LINE Pay是怎麼達到獲利轉正的?潛力業務有哪些?台灣支付業者離LINE Pay又有多遠?從LINE Pay首份對外公開財報,或許能解答一二:

LINE Pay在台灣有1,200萬註冊用戶,是第一大行動支付業者,過去要想知道他們的財務和營運數字,除了官方主動揭露,就只能透過有限的周邊資料自行推估。終於,在他們公開發行後,有更多資訊得以一探究竟。 根據財報,LINE Pay從2021年開始轉虧為盈,2022年獲利4.4億元,EPS 8.04元,2023年上半年淨利也達兩億元,看來盈利紀錄有望繼續保持。 0000

從2021年這個轉折時間點來看,Covid-19疫情在台爆發應是其中一個關鍵催化劑。只是,在相同市場環境下,為什麼只有LINE Pay受惠顯著,且至今仍業績獨走? 0000

LINE Pay為何能獲利轉正?有什麼原因?

原因一:疫情推動台灣行動支付進展,LINE Pay受惠最多

第一是規模。

該公司曾公布2021年前三季支付交易額為682億元,若全年保守以900億元估算,以該年度手續費收入回推,則對商家的平均手續費率約1.8%。 因LINE Pay是採信用卡綁定交易的支付形式,代表這1.8%的交易手續費,除了要扣除系統成本,還要再拆分一定比例予信用卡收單業者。如用該年度整體毛利率33%計算,那就是每一千元交易,LINE Pay實際可以留在口袋的只會有6元,利潤之微薄,可見規模對獲利之影響。 而疫情對行動支付的一大助益,就是使用規模的擴張。

原因二:LINE Pay線上商店布局完整,搶得先機

過去即便業者祭出補貼,消費者和商家也未必願意採用或導入行動支付,但疫情期間,為減少直接接觸,嘗試的意願自然提高,本來就在使用的人也會用更多。而在那當下,台灣最具知名度、有最多通路場景可使用,且還無須下載新App的LINE Pay,就是主要受益者。 而且相對許多行動支付服務是以線下使用場景為主,LINE Pay線上商店布局相當完整,包括momo、PChome等大型電商,還有許多中小型品牌電商等,皆早於疫前開通,即便進入三級警戒期間,民眾減少出門,LINE Pay依然存在消費者的支付選項,甚至成為主要的選擇。 不只一家電商業者觀察到,開通LINE Pay支付後,因為消費者可省去輸入信用卡號的步驟,成交量明顯受到帶動。

原因三:銀行業出錢幫LINE Pay拱大業績

而且當LINE Pay在規模上取得顯著領先,消費者使用頻率也跟著提高,又會促使更多銀行業者將目標從原本追求成為「消費者從錢包第一張掏出來的卡片」,變成搶攻「 消費者在LINE Pay綁定的主要卡片 」的地位。 如台新Richart@gogo卡、凱基銀行魔Buy等,許許多多卡片都開始提供LINE Pay綁定消費的高額回饋。 這等於是銀行業者出錢幫LINE Pay拱大業績 。

LINE Pay手續費成長率狂飆8成,街口只有2成

實際就數據來看,LINE Pay的支付手續費收入在2021年成長了83%,隔年也保持近八成增長率。作為對比,電子支付龍頭街口在同期間的營收成長分別是三成和兩成。 而2023年截至上半年為止,LINE Pay手續費收入17.92億元,規模已超過2021年全年。這顯示出消費者使用習慣未因疫情趨緩而消失,而是愈用愈多。 但規模的快速擴大,不是LINE Pay轉盈的唯一因素。 0000

公開說明書指出,在支付手續費之外,LINE Pay的營收組成還包括 金融推廣 和 其他 。 前項收入來源,是向發行LINE POINTS 點數回饋信用卡/簽帳金融卡之銀行收取服務費。簡單來說,就是中信LINE Pay卡、富邦J卡和聯邦賴點卡發出的點數回饋愈多,LINE Pay可以從中賺取的服務費也會愈多。 值得注意的是,從數據可以看到,這塊業務在過去兩年雖然維持兩位數成長,但動能已有趨緩跡象,占比也從2020年的16%,在去年減至13%。 畢竟,這三張卡分別是在2016年和2019年發行,距今都已有段時間,銀行推廣力道逐步減弱,是可以預期的。而後續若無新卡片發行,或新合作方案推出,則這塊業務的重要性還可能持續減低。 相對之下,「其它」這項收入則是在近幾年都展現出不俗的成長力道。

「寄生」LINE優勢,LINE Pay的潛力業務有哪些?

根據該公司說明,其它的組成來自 廣告行銷商品 等收入。 因寄生在LINE身上的「地利之便」,流量本來就是LINE Pay很大的優勢,以廣告作為流量變現的方式相當合理,且這塊業務的毛利率肯定比支付手續費高出許多,若營收能放大,對獲利會是大加分。 此外,該項收入自2021年起顯著增加,除了因為廣告業務增長,也可能與LINE Pay於該年度取得LINE POINTS發行商身分有關。這代表,扣除前述三家銀行合作發行的卡片回饋點數,目前市面上流通的其餘LINE POINTS點數銷售所得,都可能認列在這一個項目中。 雖然「其它」收入占比在2022年僅5%,但獲利貢獻比重應高於此,且預期在未來,這項業務對LINE Pay的重要性還可能持續增加。 畢竟,台灣市場規模有限,支付交易的成長終究會遇到瓶頸,相信這也是為什麼LINE Pay今年開始在 跨境支付 這件事上著力更多,陸續宣布與境外業者簽約,就是希望透過海外來台旅客,擴大用戶基礎。 但境外旅客的人數和停留時間都有限,對LINE Pay更重要的,應該還是如何在支付這個基礎上,擴大非支付業務。而目前看來,行銷廣告就是主要發展方向,除了提供廣告導流和廣告曝光版位,他們也在開發提供商店使用的自助式行銷平台,以及票券服務。

至於接下來會否如街口、全支付等業者,去嘗試金融方面的創新業務,目前尚不明朗。畢竟,金管會對金融創新的管制本就嚴格,加上LINE Pay目前仍是第三方支付業者,非電子支付機構,連提供基本的儲值、轉帳服務都做不到,要在這塊領域突破的難度也更高。 在金融產業裡,支付應該可以說是最容易與消費者建立關係,但也競爭最激烈、利潤最微薄的項目。當LINE Pay已經掌握與用戶對話這個關鍵入口,對金融產業的探索,難道真會甘於止步於此嗎? 這是營運數字公開後,LINE Pay另一個仍待解開的疑問。

轉貼自: bnnext.com

若喜歡本文,請關注我們的臉書 Please Like our Facebook Page: Big Data In Finance


留下你的回應

以訪客張貼回應

0
  • 找不到回應

YOU MAY BE INTERES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