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該部門成立的意義不是一般的大。將增值稅發票信息數據匯總來看,各城市間的經貿往來的情況便一目了然,這可以極大地提升公共決策的精準度,緩解原先成本較高的調研手段,並能有效預測產業發展。”上海財經大學公共政策與治理研究院院長助理田志偉博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說。
日前,根據稅務系統機構改革安排,全國所有省市縣鄉四級稅務機構“三定”規定均已落實到位。
第一財經記者發現,從省級到市縣稅務局,一支支司職稅收經濟分析工作的隊伍就此誕生。
稅收經濟分析部門因何成立,又將有怎樣的大動作?日前,第一財經記者來到國家稅務總局上海市稅務局一探究竟。
喚醒“沉睡”的稅收大數據
說起稅收大數據,很多稅務人員會套用一句流行語:“你用或不用,數據都在那裡,不離不棄。”
自2016年以來,全國稅務系統推行金稅三期稅收申報和執法數據集中化管理,進而又陸續推出增值稅防偽稅控系統、TRAS重點稅源管理系統、出口退稅無紙化管理平台和自然人稅收管理系統等一系列專業數據管理平台,“稅收大數據”概念隨之形成,數據集中管理的格局也逐步顯現。
“可以不誇張地說,在'智慧稅務'時代,我們正坐擁著稅收大數據的'金山銀庫'。”國家稅務總局上海市稅務局稅收經濟分析處負責人黃建軍告訴第一財經記者。
“這些海量稅收數據覆蓋各種類經濟活動,反映著最新的經濟動態。稅務機關成立稅收經濟分析部門的宗旨,就是要突破傳統的'收好稅、帶好隊''就稅講稅''以稅論財'等簡單分析研究模式,探索運用成熟可靠的稅收經濟關聯指標,打通橫亙在稅收和第三方之間的數據壁壘。喚醒'沉睡'的數據,讓數據說話、用數據發聲,提升稅務工作站位。”黃建軍補充。
每月一篇分析報告
這個部門剛成立,上海市稅務局局長馬正文就提出了要求。
“你們這個部門剛剛成立,要充分利用稅收大數據,挖掘經濟潛問題,服務領導決策、服務稅收現代化建設、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不要急著出大成果,要練好內功、摸准路子,可以先定一個'小目標'——每個月打磨一篇有內容、有價值的分析報告。”
為此,稅收經濟分析部門瞄準經濟社會稅收的熱點難點問題,開展全方位、多層次調查研究,邁開了稅收經濟分析的“萬里長征第一步”。
例如,依托上海地區開出的增值稅發票大數據的跟踪,挖掘發票本身反映的經濟實體經營行為的指向作用,打造一套覆蓋地區經濟總量、披露企業經營情況的判斷、預測工具。
黃建軍說,“我們堅持'從小處入手寫大文章',內容有'乾貨',分析有價值,絕不因循人言,講套話空話。我們亮出的'稅務好聲音'必須是有紮實數據支撐、能預測發展趨勢的優質經濟分析產品,不僅能推進區域經濟結構升級、改善經濟運行質量、促進政策落地生效、預防經濟運行風險,也能為各級黨政領導提供有參考價值的政策建議。 ”
據第一財經記者了解,上海稅收經濟分析部門成立至今數月,已完成了關於中美貿易摩擦的稅收影響、區域經濟稅收結構比較和增值稅發票大數據應用等方面的專題報告,上報市委市政府領導參閱。
例如,上海稅務部門積極參與中美貿易摩擦下外資投資和進出口企業經營動態跟踪和稅收收入預測分析工作,為政府及時採取應對舉措提供第一手稅收指標和預測依據。
此外,關於民營經濟減負降稅、長江經濟帶一體化、上海製造業新舊動能轉化等一系列課題研究也正逐步開展。
“智庫”仍需精英造
稅收大數據的分析持續受到重視。為把稅收經濟分析部門打造成“稅收智庫”、經濟參謀部,上海市稅務局在系統內幾十家單位一萬多名稅務幹部中抽調精兵強幹,匯聚了一批懂數據、曉業務、能分析和善動筆的綜合分析類人才。
這些高學歷、高水平、高“稅商”的干部一向在各自單位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也是各級領導眼中的“香餑餑”。如何把這些稅務精英緊緊凝聚在一起,最大程度激發隊伍的活力和戰鬥力,在協同工作中迸發出靈感火花,是這個全新的部門面臨的新課題。
為此,稅收經濟分析處嘗試探索“彈性工作機制”。首先制定人才標準,擬定激勵手段,將更多有意願和符合工作要求的干部攬入稅收經濟分析人才庫。在此基礎上,跨越部門編制的限制,推進項目管理機制,根據調研主題和數據需求,跨級別、跨區域和跨部門地組成各類分析小組,實行項目牽頭負責制,集中人力、集中時間做調研、搞分析。
這個上下融合、“呼之則來、來之能戰”“上能開票執法、下能執筆分析”的稅收經濟分析人才團隊,既有助於解決工作要求高和人員編制緊的矛盾,也為打造高水準、制度化的稅收經濟分析產品生產體系提供了充足的人力資源保障。
上海市稅務局總審計師李明表示,下一步,上海稅收經濟分析部門將按照稅務總局統一部署,編制反映稅收經濟發展的動態月、季、年報,研究稅收綜合改革和重大稅收減免政策的經濟社會效應,並持續推出反映上海改善營商環境、推進高端製造業發展和引領金融中心和航運中心建設等高質量、有特色的稅收經濟分析精品。
“稅收數據是'金山銀山'。儘管稅收經濟分析的前景非常廣闊,但由於稅收數據的量比較大,還存在保密的要求,因此在使用的過程中需要逐步去探索。”田志偉說。
轉貼自: 第一財經
留下你的回應
以訪客張貼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