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自動駕駛卡車貨運明星公司Embark,正式宣佈徹底倒閉。它曾是自動駕駛卡車明星公司和賽道最早起跑的先行者,一度和圖森未來(TuSimple)並稱雙雄,2021年借殼登陸美股,市值最高52億美元(約台幣1563億元)。然而其創辦人宣布解雇了員工: 資本背棄了我們…無法籌集資金…十分抱歉…
Embark是第一家宣布倒閉清盤的自動駕駛卡車公司,更是第一家倒閉的自動駕駛上市公司。2023年自動駕駛的洗牌,Embark或許只是個開始。
「資本背棄了我們」
Embark Trucks走到倒閉的結局,創辦人Alex Rodrigues在資遣信中給出了處理結果:70%的員工直接解僱,剩下30%(約100人)處理公司關閉流程。工資補償將給到今年6月,醫療等福利支付到8月;持有股份的員工會獲得相應補償。安置團隊將幫助被裁員工聯繫新的工作機會。為外籍員工支付兩次移民諮詢費用。
Embark倒閉,管理層的遣散政策至少看上去比較人性化,補償方案也挺大方。這可能表明Embark帳上還剩一些現金,並非山窮水盡,更像是主動關停業務 。
根據去年3季度Embark的財報,彼時帳上還剩1.9億美元現金及現金等價物。但此時公司季度營收僅為230萬美元左右,淨虧損高達3500萬美元。
殘酷的是:Embark幾乎掙不到錢 。而且按照這樣的虧損速度,最快到今年2季度之後公司將難以為繼,不得不走到破產重組、抵押負債的局面。與其這樣,倒不如留好遣散費,體面收場。
沒人願意出手解圍嗎?
創辦人Alex Rodrigues直言: 去年對於自動卡車行業來說十分艱難,資本已經拋棄了尚未形成盈利能力(pre-revenue)的公司b。無論是現有業務突破、新業務拓展,還是出售公司,都沒有實質進展。
直譯就是沒有投資人願意繼續投錢,也沒有大公司願意收購接盤——即使現在Embark市值僅剩900萬美元,與巔峰時的52億美元相比幾乎清零。
Embark就這樣成了第一家倒閉的自動駕駛卡車公司(萊萬多夫斯基創辦的Otto後來併入了Uber),在整個自動駕駛行業發展史上,它也是第一家倒閉的上市公司。
而Embark曾經也有過風光時刻。2016年創辦時明確專注自動駕駛卡車,是這個新興賽道的先行者之一,也是這個領域內的明星玩家,吸引融資總共超過7億美元…。
/*標題類型*/眼見他起高樓
大約7年前,兩位20出頭的年輕小伙Alex Rodrigues和Brandon Moak,合資創建了Embark,並很快成為了ChatGPT之父Sam治下的YC孵化器——Y Combinator,獲得種子輪投資和孵化加速。
一開始,他們對Embark的定位是:大學園區內自動駕駛車輛。 但不久之後,經過YC的孵化和「開闊眼界」,Embark就瞄準了一個更大的市場:自動駕駛卡車,專注於乾線物流。 截至2019年,這家公司已有13 台自動駕駛半掛卡車,員工超過70 人,並已運營洛杉磯到亞利桑那的長途運輸線路。
2019年,Embark獲得包括由Maven Ventures牽頭的200萬美元種子資金,由DCVC牽頭的1500萬美元首輪融資,由紅杉資本牽頭的3000萬美元首輪融資,以及由Tiger Global牽頭的7000萬美元首輪融資。
帳上靠融資得到的現金已經上億美元——但Embark此時尚未有實質商業進展,營運落地方面遠遠落後於圖森未來。
2021年6月,Embark實現借殼上市 ,並改名為Embark Technology Inc,二級市場直接為Embark融到了超過6億美元現金(約台幣180億元)。 當時Embark估值52億美元,當時以為是更大的開始,但沒想到已經達到了巔峰。更恐怖的是,僅僅1年半左右,這筆錢就燒光了,Embark迅速走到難以為繼的地步。
自動駕駛洗牌:唯量產落地商用可為繼
創辦人認為Embark失敗,是因為被資本拋棄,但卻迴避了為何資本會拋棄他們。一年半燒光四、五億美金,Embark的商業落地進展卻幾乎為零。
Embark公佈過一些關鍵目標,比如計劃2024年實現大規模自動駕駛商業化 。主要商模是與北美本土商用車製造商合作,在傳統卡車進行改裝、加裝自動駕駛套件,然後將產品賣給物流商。
而在業務生態上,Embark希望做一個Tier 2,只賣自動駕駛套件,不持有車輛產權,通過訂閱付費方式產生營收。為此,Embark推出了所謂通用型自動駕駛介面 ,據說能低成本複製到不同卡車車型上,達到自動駕駛功能。官方透露與美國四大商用車製造商的主要產品都能相容,而且也正在洽談。
但實際落地進展和規模進展上,Embark的項目更多是象徵性的、展示性的,提供數量較少的車輛給客戶,跑中短途比較簡單的路線。另外就是一些前瞻性的、驗證性的技術合作。
比如Embark為北美貨運公司Knight-Swif打造的自動駕駛貨運卡車,承運洛杉磯至鳳凰城的路線,但迄今為止只交付了1輛。而這僅有1輛車,也是Embark做自動駕駛7年以來唯一的交付。
總之呈現的結果,Embark倒在了難以交付和落地上,技術和商業模式的循環始終沒有完成。 這種結果,有可能是和主機廠合作不順,也有可能是先前遠遠低估了「後裝」自動駕駛卡車在可靠性,適配流程以及合規層面的難度。當然,也有可能是Embark團隊對於汽車工程、機械製造領域並不專業。 但Embark之死,和之前被福特、大眾放棄的明星乘用L4級自動駕駛獨角獸Argo 一樣,核心還是交不了貨 。
這直接反映的是技術能力到產品商用上的綜合能力。無論是Robotaxi級L4自動駕駛能力,還是量產車上降維使用的自動駕駛,抑或自己造車,還是尋求一個穩定的主機廠合作,都需要建立一整套自動駕駛量產方法論,形成一個完整的、可控的量產流程。
很可惜Embark走得是企圖「一招鮮吃遍天」的路線,技術層面遲遲取得不了突破,量產層面自然也無法掌控主機廠的節奏。
最後資金鍊難以為繼。自動駕駛持續的研發投入和短期無法有造血能力之間,商業公司的現金流只有斷鍊。
轉貼自: bnext.com
若喜歡本文,請關注我們的臉書 Please Like our Facebook Page: Big Data In Finance
留下你的回應
以訪客張貼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