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台積電德國廠在今年8月宣布落腳東部城市德勒斯登,同時獲得德國政府補貼約50億歐元(約新台幣1740億元),接近投資額的一半。 但現在這筆補貼可能出現變數,德國聯邦憲法法院日前判決指出,聯邦政府將2021年抗疫預算挪用為「氣候與轉型基金」(Climate and Transformation Fund),此舉可能違憲。而這當中就包含對半導體廠承諾的補貼,像是台積電、英特爾等大廠,可能會跳票。
台積電德國廠在今年8月宣布落腳東部城市德勒斯登,同時獲得德國政府補貼約50億歐元(約新台幣1740億元),接近投資額的一半。
但現在這筆補貼可能出現變數,德國聯邦憲法法院日前判決指出,聯邦政府將2021年抗疫預算挪用為「氣候與轉型基金」(Climate and Transformation Fund),此舉可能違憲。而這當中就包含對半導體廠承諾的補貼,像是台積電、英特爾等大廠,可能會跳票。
德國最大半導體聚落「薩克森矽谷」(Silicon Saxony)執行長就呼籲,這對設廠來說是不確定的因素,政府最好能在年底前確定對英特爾和台積電的補貼。
台積電德國廠最終可能會蓋幾奈米廠?補貼多少? 以下是今(2023)年8月報導:
德國媒體《商報》於今(8日)引用德國府方消息人士的報導指出,台積電將會在德國東部城市德勒斯登(Dresden)設廠,並指出德國政府將提供約50億歐元(約新台幣1740億元)的補助,近乎台積電總投資額的一半。知情人士則告訴《數位時代》,目前只會有一期廠區,生產28及40奈米的製程。
德勒斯登是哪?為何獲得台積電、英飛凌等大廠青睞?
德國官員於今年5月證實,台積電正規劃與汽車零件大廠博世(Bosch),以及英飛凌(Infineon)和恩智浦(NXP)等車用晶片商,於德勒斯登興建合資晶圓廠,投資額將高達100億歐元(約新台幣3500億)。倘德國50億歐元補助消息為真,將為台積電總投資額的一半。
台積電董事會則於8日核准34億美元的投資額,用於由台積電主要持股的德國子公司European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Company(ESMC)GmbH,提供晶圓製造服務。《商報》表示,台積電之後應當會向柏林當局簽署融資意向書,並由歐盟委員會作出最終決定。
德勒斯登是德國東部薩克森邦(Sachsen)的首都,半導體、汽車相機和鐘錶等產業都深植於這座城市,當地還有知名的德勒斯登工業大學,人才及供應商兼備,包含英飛凌、博世和格芯(Global Foundries)近期都已前往設廠。
台積電表示,沒有可進一步更新的資訊;《商報》也表示,德國政府拒絕對該報導發表評論。
只會有一期廠區?知情人士:22/28為主,產能不大
台經院產經資料庫總監劉佩真則指出:「台積電至德勒斯登,能吸納當地車用半導體訂單。」
知情人士告訴《數位時代》,目前看來德國廠為小廠,主要生產28及22奈米製程提供給車用客戶,產能則約會落在3萬至5萬片左右。研究機構分析師則指出,以台積電公布的40,000片月產能來看,100億的投資總額應是會有兩期工程。
法蘭克福廣訊報(Frankfurter Allgemeine Zeitung)也在今年5月的報導,台積電業務開發資深副總經理張曉強於荷蘭阿姆斯特丹舉行的論壇上指出,汽車產業對晶片的需求強勁,台積電的擴廠宗旨是為滿足客戶,作為汽車主要生產基地的歐洲值得設廠,預期8月就會拍板。
人才、供應鏈仍是隱憂,劉德音:德政府承諾要協助
劉佩真指出,德國補助能幫助台積電在設廠成本上獲得控管,但未來還需留意成本是否仍高於預期,以及歐洲晶片法案補貼是否有附加條件。在今年六月的股東會上,台積電董事長劉德音就表示:「還在和德國政府討論補助金額,不要有條件。」
劉德音指出,對於德國設廠的兩項憂慮包含 缺乏供應鏈聚落以及工廠人力。這意味著,即使德勒斯登已有些許半導體基礎,但對台積電來說仍存有隱憂,「德國政府有承諾要建立起來」,劉德音說。
德國經濟研究所(German Economic Institute)最近一份研究指出,在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德國半導體產業人力短缺達6萬2000人。不過劉德音在股東會時就透露,台積電的人資團隊已在研擬如何應對德國董事會和工會監督下的人才供應。
劉佩真則提醒,德國工會對於勞權的維護力道相較於美國更加強硬,未來台積電如何融合德國工作文化,創造與台灣融合的兩棲工作文化,是未來較大的考驗之一。
轉貼自: bnnext.com
若喜歡本文,請關注我們的臉書 Please Like our Facebook Page: Big Data In Finance
留下你的回應
以訪客張貼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