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數據化的大潮正想我們走來,然後,新時代的互聯網企業如何擁抱這一變化?我們應該以怎樣的邏輯來審視它?我們的基本構想,是建立一套數字化的觀察邏輯。下面來闡述這樣一種思想:數字化程度坐標系我們試圖用一個“數...
數據化的大潮正想我們走來,然後,新時代的互聯網企業如何擁抱這一變化?我們應該以怎樣的邏輯來審視它?
我們的基本構想,是建立一套數字化的觀察邏輯。下面來闡述這樣一種思想:
數字化程度坐標系
我們試圖用一個“數字化坐標系”來評價各個行業的數字化程度:在這個坐標系中,有些行業的數字化程度較高,比如金融、互聯網、媒體,有些行業數字化程度較低,比如能源、資本貨物、材料,還有些行業處在中間,比如電商、汽車與地產。
如何界定這樣一套標準呢?
數字化程度較高的行業有如下幾個特徵:
1、設計、銷售、生產、運維大多數或者所有環節數字化比例都較高;
2、商業模式更迭快速,產品普及速度亦快速;
3、知識密集型,毛利率較高。
數字化程度較低的行業有如下幾個特徵:
1、設計、銷售、生產、運維數字化程度不高;
2、商業模式基本不變,產品普及速度低速;
3、資源/資本密集型,一旦打破壟斷,毛利率較低。
數字化程度居中的行業有如下幾個特徵:
1、設計、銷售、生產、運維中一個或者幾個環節有一定的數字化比例;
2、商業模式更迭中速,產品普及速度中速;
3、知識密集程度中等,毛利率中等。
數字化成本坐標系
從另一個思考維度,我們將千行百業進行數字化工作,則一定會發生某種成本,有些行業成本高,有些行業成本低,因此,我們再引入一個數字化成本坐標系。
數字化成本低的行業有如下特徵:
1、依靠用戶自發而不是資本的力量驅動的,eg 微信、微博,這些都具有病毒式自傳播營銷能力,實際上很多數字化工作由用戶+社交網絡驅動了;
2、新模式使企業主的效率大幅提升,迅速產生經濟價值的,eg精準廣告,這些行業的特徵是,經濟效益巨大,成本有限,例如facebook 的精準廣告高效,匹配度高,是傳統媒體行業比擬不了的資源,一旦應用就迅速地為企業主帶來立竿見影的效果;
3、在銷售、生產、運維等環節實物和線下資源依賴度極低的,eg網游,金融。
數字化成本高的行業有如下特徵:
1、依靠巨大資本或勞動力的力量來驅動和培育市場的,eg能源,很多流程不能被數字化;
2、數字化過程中依賴某些技術突破但尚未突破的,eg製造、運輸;
3、在銷售、生產、運維等環節嚴重依賴實物和線下資源依賴度的,eg材料、資本貨物;
數字化成本居中的行業有如下特徵:
1、依靠資本來驅動和培育市場的,eg電商;
2、依靠勞動力來驅動和培育市場的,egO2O;
3、在銷售、生產、運維等環節無法擺脫一些實物和線下資源依賴度的,eg旅遊、餐飲、汽車、地產。
從數字化坐標到數字化矩陣
我們把數字化坐標和數字化成本坐標放在一起觀察,就能夠得到一個兩元矩陣,我們稱之為數字化矩陣。
總體而言,矩陣有如下一些特點:
1、數字化程度高、數字化成本低的行業,主要集中在金融、保險、軟件、互聯網等行業,這些行業正在享受數字化之後的種種好處;
2、數字化程度低、數字化成本低的行業,主要是產品較為單一,比如智能電錶,比如零售的網絡化;
3、數字化程度高、但數字化成本也高的行業,如汽車、醫藥、地產、消費服務、電子商務等,這些行業正在被資本強力推動,換句話說,就是我們現在講的O2O;
4、數字化程度低、數字化成本高的行業,主要是周期行業與傳統重資產行業。
有瞭如上的梳理(當然,這個是初步的,還不夠嚴謹,但基本能夠窺豹一斑),我們大致可以把四個像限未來的發展之路歸納總結:
1 象限:數字化的世界,滲透率快速增長,商業模式層出不窮,技術與思維快速迭代;
2、3 象限:都可以通過資金、人力以及商業模式創新去改變與完成數字化程度過低問題;
4 象限:要么有巨大的利益,依靠巨大的資本投入,要么在某些技術上有巨大的突破,eg 隨著計算機分析控制的進化,頁岩氣的開採成本在逐步降低;才能夠完成複雜艱鉅的數字化工作。
巨大創新領域的另一個審視邏輯
有了初步的數字化矩陣的思考方式,那如何指導投資呢?
讓我們來看下列一組數據。我們假定,在數字化過程中,若傳統行業有巨大利潤,則數字化的變革者更容易在這個領域成功,這個道理比較簡單——若一個行業的市場空間不大或者利潤過低,即便是“革命者”或者“改造者”,也難以有更好的方法獲得長期的、持續的、巨大的收益。
我們將wind 二級板塊(2013 年)以淨利潤排序,再思考,是什麼改變或者促進了行業的數字化格局?例如,銀行業,最大的變革是互聯網金融的出現,通過P2P、金融超市、互聯網支付等多種手段促進了貨幣、投資、理財的數字化進程。同理,新能源,如分佈式光伏,核能等技術都是更加依賴計算機控制,機器人為資本貨物領域注入了活力,替代了人工;3D 打印目前或者在不遠的將來,將幫助房地產業降低建設成本,O2O 將幫助他們降低銷售費用,提升信息溝通效率…越是靠前的領域,相對來說成就偉大企業的概率就越大,或者說成功的企業數量也可能更多。
互聯網們,你們在哪?
從第一家互聯網公司中華網登陸納斯達克,到中概股大面積上市,再到2014 年阿里巴巴成為全世界IPO 最大的企業,阿里巴巴既是輝煌登場,也是以網頁為載體的服務模式的一個圓滿的句號。
在PC、互聯網、移動互聯網時代,都出現了偉大的公司——微軟、思科、雅虎、谷歌、蘋果、facebook…而這些公司的目前還是市場上重要的參與者。
問題的關鍵是:或許我們還沒有為互聯網的崢嶸崛起而歡呼雀躍的時候,一些小小的萌芽,是否已經在悄然地移向棋盤的另一半?
在新的視圖上,數據終端的性質由人變成了Machine(數據運算終端)和數據採集終端(非數據運算終端,傳感器等),而數量從數十億,躍升至數百億、數万億乃至數十萬億,未來的連接不再只是人與人的連接(P2P),將會是人與物的連接(P2T),物與物的連接(T2T),在這些連接的背後,產生大量的結構化、非結構化的數據,因此,數據驅動將成為一個主旋律。相比之下,我們現在的棋盤的這一半,在巨大的指數級變量裡,顯得如此渺小卑微,我們不懷疑,一個嶄新的時代正在向我們邁進,而網絡業的格局,也將如同微軟到谷歌,谷歌到蘋果那樣,處在交替往復的暗潮湧動中。
互聯網們,你們在哪?
網絡業的2015:愈演愈烈的大數據,拉鋸在O2O,變局在物聯網
移動用戶即將步入增速放緩的局面,驅動行業的新格局之變
2014 年已經過去,中國網民規模將會達到6.5-6.6 億,約占我國人口的一半,其中手機網民將會超過5.5 億。根據2014 年CNNIC 的6 月報告顯示,我國的網站數量已經達到273 萬,IPv4 地址池達3.30 億,域名數1915 萬。
我們可以肯定地判斷,移動互聯網最快的增長期基本過去,2014 年,我們預計,移動互聯網滲透率達到42%,2015 年,當移動互聯網的滲透率超過50%之際,就是移動互聯網公司用戶增速放緩之時。而這種放緩帶給行業的影響是多方面的:
1、首先,是行業的估值見頂。實際上,根據我們以往的觀察,這種估值的頂部並不用等到50%以後,而是滲透率在50%之前的時間,大概率上就是2014 年(參見《十年200 倍的互聯網投資策略——平台的力量》;
2、其次,企業端的用戶增速放緩。企業端用戶增速放緩帶來的意義是深遠的:企業需要尋找新的用戶群體——有的對現有的線上成熟業務、垂直細分領域進行併購整合,有的發展線下用戶(行業稱之為O2O,參見《Offline 2 online:下一個風口》),有的發展物聯網,因此,在今後這幾年,我們將會看到,行業的大體格局未變,但在如上方向的競爭風起雲湧;
3、再次,投資人預期由用戶增長+故事驅動轉變為貨幣化實證。投資人無法再從用戶的高速增長(有些行業除外,例如電商)中尋找邏輯,於是觀察邏輯將會落實到收入增速、利潤率等指標上。
我們對2015 年行業的整體趨勢判斷如下:
1、BAT 將秉承海外拓張+O2O深化之路。 BAT 三家都在進行海外的佈局,比如百度最近與Uber 的聯姻,阿里大力推廣跨境電商與海外併購,騰訊微信一直力圖國際化但做得不夠好;其次,O2O 的全面開戰,各家都會意識到自己目前的手機線上業務增長壓力頗大,15-16 年的看點更多是如何下沉到傳統垂直領域裡,如教育、醫療、餐飲、旅遊等;
2、移動互聯網的應用走向深化,延伸到各垂直行業中,競爭走向加劇,本地、旅遊、家庭、金融…在垂直行業中,由於線上流量導線下相對簡單,如房產、汽車、團購等,因此這些企業依舊不會安於現狀,繼續做OTA 閉環。於是,這樣會導致全互聯網行業在線下生意中戰役不斷,戰火燃燒到旅遊、本地、支付…
本地/移動綜合服務亦是如此,以前看他們並沒有太多的交集,但是站在O2O 更大的邏輯上,他們開始互相滲透。
支付更能說明問題,為了推廣支付,嘀嘀與快的每個月燒掉幾個億,讓全天下沒有難打的車!打車份額的背後,是阿里、騰訊的支付大戰,百度錢包越來越發覺得如坐針氈,相信2015 必然也會捲入支付這個“凡爾登絞肉機”中。
3、企業們都看到了數據的重要性,佈局大數據是每家企業都在實踐的大事。
用戶的行為分為三大類,關注,產生慾望以及付諸行動。以BAT 為例,阿里手握電商數據,徵信數據,數據真實性最好,最靠近銷售交易環節,類似CPS 的盈利模式,因此也更加重視在非銷售金融領域的佈局,例如收購微博、優酷、UC 等,形成更大的商業閉環;百度具有搜索數據與公共數據,類似CPA 的盈利模式,但其真實性不如阿里,社交性不如騰訊,因此推出微購、收購糯米、參股Uber 以強化金融/電商數據,再通過貼吧、愛奇藝等豐實社交數據;騰訊的社交數據、關係數據出類拔萃,盈利模式較像CPC,但CPC的變現天然有短板,於是它不遺餘力地推進電商數據的獲取能力,eg參股京東、大眾點評,同時在搜索上收購搜狗。因此三家都在以自己的數據為基礎,通過參股、併購等方式勾勒更加完整的數據地圖。
4、IOT——互聯網們開始探求自己曾經不熟悉的領域。 IOT(物聯網)是近一年來矽谷炙手可熱的投資方向。然而,這個領域互聯網們都才剛剛佈局,換句話說,這將是未來誕生下一個BAT 的方向,典型的新生代如小米、華為,他們利用優秀的硬件能力去壟斷用戶,這個玩法看似簡單,但硬件的設計、製造、銷售、運營、更新的全套流程與打法並不是互聯網公司們的強項,雷軍、任正非也都是行業強者,沒有依附心態,短時間內,這兩支力量將成為行業的生力軍,他們試著用“釜底抽薪”的方式,換句話說是用硬件做入口,軟件做平台的思路力圖在互聯網界分一杯羹。然而,僅是在手機、WIFI、智能硬件上我們似乎還難於看到短期他們有顛覆BAT 的跡象。
四個王國:資本阿里、用戶騰訊、數據百度、硬件小米
移動互聯網造就了四個王國。他們分別是,阿里的資本王國,百度的數據王國,騰訊的用戶王國以及小米的硬件王國。
阿里的資本王國。
儘管阿里巴巴(NASDAQ:BABA)也可以稱之為電商王國,但資本王國可能更能表達出它與百度、騰訊相比的特徵。阿里巴巴上市的時候就手握2100 億元人民幣,超過了騰訊+百度總和的兩倍,2014 年11 月,阿里又以低息發了80 億美元的債,因此其現金超過了2500 億元人民幣。
凡事對阿里巴巴都很簡單——喜歡它,就收了!我們總結了阿里巴巴這兩年上市後收購的一些特點,詳見《誰將擁抱阿里巴巴? 》,歸納而言,阿里巴巴併購之路呈現出三個特徵:
1、從小規模、少頻次向大規模、高頻次的轉變;
2、從能力獲取,向戰略卡位的轉變;
3、從單一標的,向產業鏈縱深,打造生態系統的轉變。
在招股書中,阿里巴巴闡述其已經成功了,並打算繼續進行的戰略投資和收購,以擴大阿里的用戶基礎,加強阿里的雲計算業務,增加互補性的產品和技術,進一步加強阿里的生態系統。例如,阿里希望繼續進行與移動,O2O 服務,數字媒體,品類擴充以及物流服務相關的戰略投資和收購。
阿里的投資和併購戰略的重點是提高阿里的三個方面能力:增強用戶獲取和參與,改善客戶體驗,並擴大阿里的產品和服務。
百度的數據王國。
百度正在勾勒自己的數據王國。由於百度在搜索請求,alexa 排名均為中國第一,加之百度團隊公認是國內技術優秀的公司,所以百度是最有可能在大數據上有相當作為的公司。
與李彥宏團隊的穩健經營思路有關,百度在併購之路上力求小步、穩當,因此百度一直以來未見大手筆併購,取而代之的是對技術不錯,商業模式互補的創業公司進行吸收整合。
百度在2014 年推出了百度大腦、數據工廠、百度云三個產品/概念。
其中,百度雲是百度大規模分佈存儲與計算的載體,對外宣稱ARM架構使得運算能力更強;
有了海量數據,數據工廠將會把數據進行組織起來,通過算法進行數據挖掘與整理;百度大腦是未來百度深度學習和大規模機器學習的載體,設計語音、圖像、文本等多個方面的數據蒐集與整理,百度深度神經網絡目前應該有數百億個參數;
目前百度大腦已經相當於2-3 歲孩子的智力水平。其運行速度是2012 年谷歌推出的“谷歌大腦”的100 倍,是斯坦福大學人工智能實驗室2013 年推出的計算機大腦的10 倍。隨著數據量的補充以及摩爾定律的前進,百度大腦未來將會成為“奇點臨近”的佼佼者。
騰訊的用戶王國。
騰訊擁有BAT 最大的用戶量和最多的產品。最新財報顯示,騰訊的手機QQ 用戶達5.42 億,QQ空間6.28 億,微信4.7 億,QQ更是達到了8.19 億,超過我國互聯網網民6.32 億之總和。
一直以來,騰訊以佔領用戶上網時間為己任,所幸的是,在互聯網與移動互聯網時代,憑藉QQ、微信、以及騰訊良好的產品設計與開放能力,它的傳播都是病毒式的。
最新,騰訊又推出了QQ物聯,力爭以QQ、微信、QQ 物聯爲三大利器,囊括世間的一切。
小米的硬件王國。
小米未來僅有三個產品線,雷軍在幾年的發展中意識到“少即是多”的道理,開始反思小米從前的產品線過於繁雜,目前他將產品聚焦到三個方向,一是人機交互領域,即手機、PAD;二是內容終端,包括小米電視、盒子;三是接入網關,主要是路由器,而其他的產品諸如手環、健康終端,空氣淨化設備,以及家電等都將通過投資和合作的方式展開。
在智能硬件方面,小米已經投資了25 家公司,在產品上,雷軍的金山和小米合計投資2.2 億美元入
留下你的回應
以訪客張貼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