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 在昨日(23)發表了量子霸權實驗,儘管許多人認為量子電腦的出現將能破壞加密貨幣含辛茹苦建立出來的成就,Google 團隊成員卻也宣稱,量子計算將可以幫助改善加密貨幣在權益證明(PoS)的共識機制。
PoS 共識法有別於傳統的工作量證明(PoW),依照抵押的代幣比例來隨機分配給礦工。
也就是說,礦工抵押的代幣數量越多,他就越有可能得到出塊權,隨之而來的就是獨攬所有獎勵,也讓其他礦工不用再耗費大量算力後卻被其他人搶先而血本無歸;這種共識法的出現,讓挖礦不再是一場比賽,也讓算力能獲得更精準的運用。
PoS 的概念,最初是由以太坊共同創辦人維塔利克.布特林(Vitalik Buterin)所提出;可惜的是,PoS 到目前為止仍尚未被實現,而更重要的事情在於,PoS 分派的隨機性也因其完整度與否而備受質疑。
不過,量子電腦似乎可以為隨機性的疑慮解套。
昨日,美國商業雜誌《財星(Fortune)》發表了一篇採訪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UT Austin)量子計算理論學者斯科特.亞倫森(Scott Aaronson)的報導;亞倫森教授表示,量子計算將能消除質疑人士的疑慮,就像量子霸權(quantum supremacy)實驗生成可驗證的隨機數一樣。
根據 Google 最新公告的量子霸權實驗結果顯示,其打造的晶片在 200 秒內對量子線路採樣達 100 萬次;Google 宣稱,目前最頂尖的 IBM 超級電腦「高峰(Summit)」若要執行相同的工作量,將需要花費長達 1 萬年的時間。
亞倫森教授表示,量子技術的高運算量將能確保 PoS 機制確實按隨機數去作業。
挑戰圖靈理論
Google 在昨日公佈了以名為「楓樹(Sycamore)」的晶片所執行的量子實驗,該晶片帶有 54 量子位元處理器。
這項實驗是對邱奇-圖靈論題(Church-Turing)的一次挑戰,使得不可計算函數變得可計算。
實驗說明解釋,研究團隊先運行了隨機的簡化電路,一路從 12 個量子位元提升到 53 個,同時保持電路深度的不變;Google 表示,他們使用了經典的模擬場景來檢驗量子電腦的性能,再與理論模型進行比較,並在證實了系統工作正常後,開始使用 53 量子位元來運算隨機的電路,然後持續增加電路深度直到模擬典型達到不可變的程度。
「這是第一次有量子計算無法再被傳統電腦模擬出來,我們已經開闢了一個新的、有待探索的計算機領域。」
影響
許多人都在擔心量子電腦的光速處理會破壞加密貨幣的發展,讓區塊鏈的加密機制蕩然無存。
但事實上,也已經有多方勢力在為了捍衛加密貨幣以及區塊鏈而作出許多貢獻。
被譽為密碼學專家及隱私保護先驅的美國計算機學者大衛.卓(David Chaum)在今年 8 月的 Web 3.0 峰會上就宣布,將推出「抗量子區塊鏈」並同時發行平台幣 Praxxis,除了聲稱能解決區塊鏈的「不可能三角難題」,還破解現有加密技術中的安全弱點。
另外,根據美國加密貨幣研究與工程中心發表的研究論文表示,量子電腦需要至少 1,500 量子位元才能執行可以破解加密技術的秀爾演算法(Shor),而 Google 的 Sycamore 僅有 54 量子位元,就算是其投入的另一項量子處理器Bristlecone 也僅有 72 量子位元。
在前陣子,比特幣(BTC)的前核心開發人員彼得.托德(Peter Todd)也信心滿滿地說道,量子計算的發展不會威脅到比特幣,因為比特幣使用的共識機制是工作量證明;他更嘲諷,光是 Google 未開發量子電腦所面臨的財務障礙就能讓比特幣擺脫潛在的麻煩了。
大多數學者也相信,要出現破解比特幣的代碼,至少還需要十年以上的時間。
轉貼自: 動區
若喜歡本文,請關注我們的臉書 Please Like our Facebook Page: Big Data In Finance
留下你的回應
以訪客張貼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