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價格突破 16,000 美元外,三年來,比特幣的市值也再次超過了 3,000 億美元。比特幣截稿前市值來到 2,999 億美元,約是歷史高點 3,253 億美元的 90%;相比之下,目前價格僅只有歷史高點的 80%。
這是因為比特幣的供應量將會隨著時間增加,直到 2,100 萬顆。值得注意的是,據 Coinbase 交易所數據,比特幣首次突破 3,000 億美元是在 2017 年 12 月 19 日,當時在兩天後,比特幣就抵達了歷史新高 19,891 美元。
那這次呢?
Whalemap 分析師:機構 FOMO 支撐著漲勢
鏈上數據公司 Whalemap 的分析師認為,這次的牛市可能不只是反彈而已,其中關鍵原因就是:機構大量持有比特幣,作為資產配置。
根據 Whalemap 數據,比特幣巨鯨的數量一直在增加。該數據是以單一地址持有超過 10,000 顆比特幣,且不常移動資產作為比特幣巨鯨的判斷標準。從下圖可以看到,自今年三月以來,這樣的地址數量(圈圈處)就不斷地在增長。
而這樣的增長情況和 2017 年由「散戶」主導的加密市場是完全不同的。
分析師認為,這主要是機構 FOMO 情緒所導致。為了要拯救實體經濟,美國聯準會(Fed)已經很清楚表達在未來可能繼續持續低利率,加上全球政府的第二波紓困即將出台,機構開始尋找資金停泊地。
而不管是基於通貨膨脹將會導致風險資產的「類股輪動」,又或是認為比特幣將成為和黃金類似的資產,圖中的巨鯨成長似乎已經表明,越來越多機構法人正在押住比特幣。
MicroStrategy 效應
機構進場最好的例子就是納斯達克上市公司 MicroStrategy 購入比特幣作為資產配置之一,另有支付公司 Square 購入 5,000 萬美元等值的比特幣。
在不到兩個月時間,兩家就已經靠著比特幣分別獲利 46% 和 53%,分別擁有 6.2 億美元以及 7,600 萬美元的比特幣。這也引發了機構的 FOMO 效應,紛紛開始購入比特幣。
延伸閱讀:主流效應|MicroStrategy上《華爾街日報》頭版:現金是垃圾,那就賭4.5億美元在比特幣上!
機構又再點燃主流對比特幣的興趣
正如期望,MicroStrategy 開響第一炮後,其它機構也開始「讚揚」比特幣。
摩根大通(JP Morgan)的執行長戴蒙(Jamie Dimon)在 2017 年時將比特幣稱作是「詐欺」,但今年十月份月表示看好比特幣。其表示比特幣和黃金一樣,都有替代貨幣的效應,並預言比特幣價格將會是現在的 2 至 3 倍。
對沖基金產業中的大佬保羅・瓊斯(Paul Tudor Jones)在五月時也宣布購入比特幣,當時他透露比特幣約佔其資產的 1% 至 2%,推估其持有的比特幣約有 1 億美元左右。不只如此,就連先前對比特幣「毫無興趣」的對沖基金經理 Stanley Druckenmiller 也透露已經持有了比特幣,但沒有對外界透露數量。
另外,據《Crypto Briefing》報導,十月份時全球最大第三方支付巨頭 Paypal 才宣布支援加密貨幣服務,而服務上線不到一個月,其日交易量就快趕上了 Binance US,推估可能達 85% 的量;這也顯示這些傳統金融的推波助瀾,也正在助長大眾對於比特幣的認知。
市場風險:疫情仍呈現「嚴峻態勢」
然而,現在的市場也並非毫無風險。
雖然美國製藥大廠輝瑞日前宣布疫苗初步報告,顯示 90% 有效,超過市場預期。但這僅還是測試階段,離真正疫苗上次,乃至普及都有一段時間,市場推測,疫苗最快要到 2021 年的 Q1 才可能上市量產。
不幸的是,大選結束後,美國已經連續八日超過十萬人確診,現在總確診病例已上升到了 1,000 萬人。Fed 就警告,如果新冠疫情帶來的經濟影響在未來數月出現惡化,主要市場資產價格仍可能遭受打擊。
11 月 9 日,Fed 公佈了 2020 後半年度的金融穩定報告。報告中提到,不確定性仍然很高,如果事實證明經濟復甦前景不那麼樂觀,或者遏制疫情的進展令人失望,投資人的風險情緒就可能迅速發生轉變。
要知道,如果疫情二次爆發,在全球央行幾乎都已經用盡武器的情況下,實體經濟可能會再出現流動性危機。但相反地,如果未來美國新政府上任後,對疫情能夠有效控制,那麼華爾街預測,經濟重新開放即將到來。
若真如此,那麼不管機構投資比特幣是基於對風險資產的「類股輪動投資」,又或是認為比特幣和黃金一樣可以避險,都可能將比特幣推上歷史新高。
轉貼自READ MORE ARTICLES FROM: BlockTempo 動區
若喜歡本文,請關注我們的臉書 Please Like our Facebook Page:Big Data In Finance
留下你的回應
以訪客張貼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