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烏茲堡大學(University of Wuerzburg)擁有 600 餘年歷史,為德國 U15 大學聯盟的成員,是德國最有影響力的大學之一。該大學的研究人員波分格(Peter Bofinger)、哈斯(Thomas Hass)指出,如果用支付系統的概念去設計 CBDC ,CBDC 將會不敵「現有的支付系統」。
兩人在歐洲政策分析刊物《VoxEU》的文章指出,目前央行對 CBDC 的設計都太著重在「支付」之上,尤其是在商業銀行就已經有推出各式各樣的定存優惠、金融保險等服務,支付時也可以享有優惠,那 CBDC 的必要性是什麼?
波分格、哈斯認為,應該要先確認 CBDC 的設計方向和功能,才能進一步探討。
兩人提出了兩個問題:
-
商業銀行和現在的零售支付系統有什麼「市場失靈」的風險,讓中央銀行非得進入兩者的業務領域?
- 到目前為止,央行所討論的 CBDC 是不是能夠和市場提供的支付產品競爭?
延伸閱讀:數位美元|Fed 招募「數位革新政策計畫」經理,助評估CBDC、穩定幣風險機遇
延伸閱讀:中央銀行神話之死〈下〉德國憲法法院可能動搖「歐洲央行的支配地位」
CBDC 的功能
另外, CBDC 也要確認功能,即:
- CBDC 屬於中央銀行新設計的「結算單位」?,或是
- 屬於中央銀行所設計的「新支付系統」?
烏茲堡大學的兩位研究人員表示,若 CBDC 屬於結算單位,則可以看作是在即時支付結算系統(RTGS)框架內的「央行存款」;而若是屬於獨立支付系統,那該系統和現有系統將並行運作。
– 圖片來源:《VoxEU》-
此外,CBDC 除上述的劃分外,也可以根據帳戶、用途、對象再進行細分,包括:
- CBDC 是基於帳戶或是基於代幣?
- 用以支付還是價值儲存?
- CBDC 是為零售支付或是公司、企業間的結算貨幣?
– 圖片來源:《VoxEU》-
事實上,先前美國聯準會(Fed)在探討數位美元時,就有討論的類似的議題。當時的爭論是,數位美元到底是基於帳戶型,或是基於區塊鏈,若是基於帳戶,相當於在現有的系統中開發出新的結算單位;而若是像 CFTC 前主席說的「基於區塊鏈」,則數位美元就是一個全新的支付架構。
支付無用論
正如 Bindseil(2020)的模型所示,基於帳戶的 CBDC ,從機會成本的角度去看,現有系統沒有「市場失靈」的風險,讓中央銀行非得進入兩者的業務領域;當然,若以用戶的角度去看,基於安全考量,在央行開戶看起來很棒。
但以德國為例,低於 10 萬歐元的銀行存款都已在保險涵蓋範圍,所以很難想像存款在這範圍以下的用戶,會提出更小筆的資金,跑到中央銀行開戶。因此,央行不太可能提供和私人銀行帳戶同樣的服務。即使央行真這樣做的,這樣干預市場,讓商業銀行失去本身的功能,一點也不能證明 CBDC 是成功的。
另一方面,基於代幣(區塊鏈)的 CBDC 也不是很好的現金替代品。
這個原因在於,雖然 CBDC 號稱和「現金」一樣好用,但因為央行對其壟斷,且設置了如反洗錢(AML)的法規,結論就是,所說是現金,但只是閹割版的現金,因為法規嚴格限定,讓用戶對於 CBDC 的真實需求非常少。
唯一的例外是價值儲存,尤其對於現今金融不穩定的時期,用戶將 CBDC 作為價值儲存的用途,避免金融危機時,銀行會產生的擠兌危機。
延伸閱讀:CFTC|睽違2年再發布《數位資產入門指引》,點名需對「DeFi的崛起與治理」作深入討論
價值儲存或許才是依歸
兩名研究員認為,CBDC 作為價值儲存是最少討論的一環。
如果 CBDC 的設計用途僅是為了價值存儲,以分配的角度來看,這樣 CBDC 供應就可以透過央行的安全資產,而 CBDC 的需求將會是來自銀行存款超過 10 萬歐元的公司或是大型投資者,避免銀行擠兌風險。
此外,若 CBDC 是以價值儲存設計的話,便可作為「大型支付公司」的儲備資產,如此一來,如 Dien、阿里巴巴這樣大型支付商在進入一國時,就可以將 CBDC 就存在央行作為擔保,而 CBDC 和這些支付網路直接集成,使其不至於與本國支付系統脫鉤,從而改善了金融穩定性。
轉貼自READ MORE ARTICLES FROM: BlockTempo 動區
若喜歡本文,請關注我們的臉書 Please Like our Facebook Page:Big Data In Finance
留下你的回應
以訪客張貼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