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bnext
我們現在熟知的網路世界,經歷Web1內容數位化以及Web2社群互動,進入到由區塊鏈連結起來的Web3。
除了沸沸揚揚地討論「去中心化」(decentralization)、「去信任化」(Trustless)這些Web3的關鍵要素,我認為看待Web3的角度,應是去理解它的理念有哪些可取之處。
像是Web3除了能把權利拉回來給創作者和用戶外,還能為有夢想的創業團隊,帶來更靈活的融資機會。這些已存在的「Web3公司」,在DNA上和一般的新創公司就有很大的不同,在融資時也不走傳統老路,開創出一條「Web3新型態」的途徑,形成獨有的「代幣經濟學」,這一現象在2021年開始爆發。
創業家的傳統融資 vs. Web3 新型態融資
創業本就是九死一生,我們先來聊一聊,一間新創公司如何走到上市,老闆又會經歷些什麼?
如果是傳統融資,首先,有了第一份商業企劃書,靠自己東拼西湊掏腰包,加上親朋好友贊助,終於做出第一個產品雛型;接著尋找天使投資人、完成種子輪融資;招募團隊、完善產品、開始朝A輪邁進;好不容易產品累積了百萬用戶,卻焦慮得睡不著,因為市場資源更為龐大的公司,也搶著做同樣的事情,只好不斷融資、不斷燒錢、不斷讓規模做得更大⋯⋯當產品用戶有上千萬,公司終於有望上市,已經走過8到10個年頭。
可是,當融資的錢愈來愈多,資方的股份愈來愈大,問題也愈發明顯,資方為了保護自己權益,常常對創辦團隊,設下一些刁鑽的條款:幾年內未IPO,創辦人要附買回股權、股東有否決權,事事決策都可以Say NO來制衡⋯⋯最後,當資方安全獲利下莊,創辦人靠熱情支撐的青春光陰,卻在權利卻不斷減弱的過程中,最後只換得少少不到10%的股份。
然而,在Web3新型態下的融資方式,究竟是什麼?不妨先想像一下,假設我們現在要成立一家Web3版本的新聞媒體,並開始設定營運規則和計畫:
1.人人都是記者,平台共同持有,你寫的文章內容都是屬於你的,而且每有一次點閱,就會獲得一顆平台金幣
2.金幣消費方式多元,可買曝光、讓文章出現在好的版位,有機會使更多人閱讀;也可以購入身份等級及各種認證勳章,或是加值功能,讓文章字體變漂亮、排版更便於閱讀,增加讀者黏著度
3.累積一定的金幣,就可購買平台代幣(token),持有者便能加入「編輯大會」成為管理委員,參與組織運作,擁有各種決策權
4.預計平台總計將有100萬個 token,並在未來三年內上交易所正式發行,成為可流通的虛擬貨幣,能被轉賣及交易
5.和每間公司都一樣,平台成立前,首先也得有第一桶金,如今就能靠「預售 token」頂替「初期融資」。以相對優惠的價格預售10萬個 token,無論是創投也好,個人玩家也罷,甚至是平台潛在創作者,只要相信平台會成功就可入場
你算算看,就算1個token賣1萬元,便也成功獲得1億元資金;倘若平台走紅,未來token上交易所,持有者便能以更高的成交價,售出獲利。
身為創業家,我認為這對新創公司超級友善,讓資方和創業者的天秤倒過來了,雖然是看似遙遠的商業企劃,但你會突然發現,Web3新型態融資方式完全符合資方和創業者的需求。
創業者要的是什麼?是要能融到最多錢,流失最少股份,盡可能提高控制權,有相對友善的制度,能專心把產品做好。 倘若在當初發行token時,設定10% 預售、15%留給創辦人及團隊、75%給創作者及行銷使用,未來創始團隊在做決策投票時,仍掌握絕對的權利。
然而,投資者要的又是什麼?是最短時間獲取最大回報、投資要有流通性,只要買得夠早,團隊行銷做得好,持有token一但順利上交易所,很多人會搶著想要,就可以直接把這類變相的股份售出,快速獲利了結。
現在投資人相當積極,就算遇到Terra加密貨幣LUNA幣崩盤或是比特幣、以太幣暴跌,仍舊擋不住私募熱潮,就連過去傳統大型創投都在成立Crypto Fund(加密貨幣基金),甚至大力加碼投資。
▲圖片來源:bnext
像是紅杉資本在2022年推出6億美元的加密基金、Andreessen Horowitz(a16z)更於5月份為其第4支加密基金「Crypto Fund IV」籌集45億美元。對Web3公司來說,可能因為現在的熊市,影響到公司的估值,可是對於有好的產品理念、代幣經濟模型的新創公司,透過新型態的融資籌到資金還是不困難,而且相較傳統模式會快很多。
Web3 公司滿天飛,投資人怎麼挑選標的?
Web3新型態融資問世,也確確實實地改變過去投資的產業結構。除了上述傳統大型創投加密基金外,也有許多原生Web3的創投加入,在新世界型態中,影響力完全不亞於前者,更不乏散戶、加密貨幣大咖不公開身分,持續熱衷地投資。這些投資人相當清楚所有Web3投資都屬於風險投資,不是拿來追求固定報酬,同時也了解任何投資市場都會有壞人和騙局,這不是 Web3 獨有的現象。
在融資格局改變的同時,Web3的公司滿天飛,要怎麼「慧眼識英雄」,把選擇投資標的的風險降到最低?
萬變不離其宗,最首要的仍回歸到產品本身是否有理念和競爭力、是否填補了市場空缺;第二點,則是代幣經濟模型究竟有沒有吸引力、是不是可能成功,對這一些公司來說,融資變得容易了,但產品設計難度卻也變得更高了。
最後,畢竟在Web3的世界,萬事萬物都是匿名存在,就要看團隊「敢不敢」秀出自己的真實身分,如果創辦人過去真的做出不少產品,擁有良好名聲,投資人不僅能確定真實性,還能觀察實際產品究竟是否靠得住。以上幾點都是投資人多方評估標的的參考依據,最核心仍是要了解創業團隊的背景和作品,才可以找到能夠實現Web3理念的產品服務。
轉貼自: bnext
若喜歡本文,請關注我們的臉書 Please Like our Facebook Page: Big Data In Finance
留下你的回應
以訪客張貼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