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nline gambling singapore online gambling singapore online slot malaysia online slot malaysia mega888 malaysia slot gacor live casino malaysia online betting malaysia mega888 mega888 mega888 mega888 mega888 mega888 mega888 mega888 mega888 從 Substack 崛起看電子報行銷的「寧靜革命」

摘要: 傳統的「Email 電子報」竟能比社群吸引更多人付費買單?個人電子報訂閱平台 Substack 的付費訂閱用戶,在 10 個月內成長五倍達到 25 萬人。電子報默默崛起,內容和行銷產業的未來,似乎正朝著死灰復燃的「舊媒體」前進。

 


images/img-1611759365-43407900.jpg

▲圖片標題(來源:數位時代)

電子報(e-newsletter)的發展史幾乎與 Email 的商業普及同步,至今已超過 25 年,然而這項以老技術為基礎的「舊媒體」,近來卻在內容和媒體圈掀起巨浪。

2020 年,在美國媒體產業職缺銳減 30,000 人的情況下,以電子報形式供內容創作者(如自媒體、自由撰稿人)發布新文章至訂閱者信箱,並使創作者獲得訂閱收益、以拆分利潤的 Substack 平台卻迅速崛起,付費訂閱用戶從去年二月的 5 萬人,暴衝到今日的 25 萬人,在短短 10 個月內創下五倍成長。

在社群媒體聲光華麗的影音內容刷洗下,Substack 安靜地壯大,象徵了內容消費者對「個人化」、「高價值」和訊息接收環境的渴求。

創作者不再被平台、演算法勒索

根據 Forbes 分析,許多圖文內容創作者轉往 Substack 的原因,在於「自由」。Substack 屏棄了Facebook、Instagram 以「演算法」為基礎推送內容的機制,讓創作者可以心無旁鶩地產製小眾、高價值,且無須在第一時間「討好」受眾(和受眾背後的演算法)的內容,而仍能獲得收益。

與此同時,和大多社群、新聞訂閱平台不同,Substack 並不壟斷創作端─讀者端的聯繫。Substack 上的內容創作者,可以直接獲得訂閱讀者的電子郵件信箱地址,這代表即使創作者離開 Substack 平台,也可以「攜帶」這些累積的讀者群一起走,並以其他方式保持聯繫。

類 Substack 平台在內容消費者間崛起的另一個因素,是社群內容「公信力」的下降。內容農場、來源不明的文章充斥社群媒體,使其成為「低度價值」訊息場域的象徵;相對地,主題式、訂閱制的 Substack 電子報通信,維持了內容創作者和讀者間的密切關係(intimacy),進而提升了內容的價值感。

內容的價值感會帶來忠誠度,及隨之而來的個人品牌信賴,並反映在付費轉換率上。根據年收入超過 10 萬美元的 Substack 生態內容創作者 Emily Atkin 觀察,在 Substack 上由觀看免費內容轉為付費訂戶的比率約在 4%-10% 間,為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付費讀者佔總讀者比例的 10 倍。

也因為擺脫了演算法機制,Substack 適合為「較小的特定興趣群體」產製內容(如六零年代動漫愛好者),創作者甚至認為掌握「小眾的利基讀者市場」是 Substack 成功的關鍵。

轉貼自: 數位時代

若喜歡本文,請關注我們的臉書 Please Like our Facebook Page:    Big Data In Finance

 


留下你的回應

以訪客張貼回應

0
載入之前的回應

YOU MAY BE INTERES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