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標題(來源:bnext.com)
身為一個以「語言模型」為題目畢業的博士生來說,對ChatGPT的表現也感到非常驚豔。它最厲害的地方就是「說人話」這件事情,可以用非常人類、人性化的方式回覆使用者的提問。 比起說ChatGPT在學術上有很大的進展,我更傾向說它在圖靈測試(註)上向前了一大步 。
另外一點,可以看出ChatGPT整合了很多不同的語言模型:翻譯、寫信、寫程式等各式各樣的問題都可以問,再加上可以說人話,讓OpenAI這一次丟出的不只是語言模型,而是丟出了一個產品。
ChatGPT可能不會取代Google,卻會讓大型科技公司緊張起來
OpenAI丟出ChatGPT讓所有人都可以試用,也有點產品測試的味道,畢竟全球的專家都會加入這場測試,這些專家的測試是很寶貴的參考資料。
ChatGPT可以回覆大多數一般民眾會想到的問題,甚至這些答案都已經經過調整,顯得非常的「公關」。像是你可以問它香港、台灣、中國之間的政治關係,或是醫療相關的問題,它的回覆很明顯是人為調整過的答案,意思是這些問題已經事先被設想過了。
我額外測試了幾個要素,像是方位、語意,ChatGPT都可以給出很不錯的答案。像是我問它:「Web Summit是不是歐洲的會議?」它回答:「算,因為基本上在里斯本舉行。」
我接著問:「所以Web Summit不是一個亞洲會議。」它回答:「也不能這樣說,Web Summit有一些小型的活動在新加坡、香港舉辦過。」從這邊就能知道,ChatGPT具有地理空間感。另外,我也試著問它花蓮是否在紐約的北方,雖然答案可能有些不正確,但你能知道它也具有方位感。
在問句裡面比大、比小、比早、比晚、比方位跟空間,是過去語言閱讀領域做不到的,很多AI無法了解台灣在亞洲、亞洲在全球這些看似很簡單的事情。
因為ChatGPT的火力展示,很多人也就會問,它會不會取代Google?
▲Google執行長桑德爾.皮蔡近日積極參與內部會議,調整公司的AI策略方向。 (來源:bnext.com)
其實就跟Google執行長桑德爾.皮蔡(Sundar Pichai)說的一樣,使用者已經信賴Google、信任Google搜尋。
ChatGPT提供的答案可能是錯的,再人性化也沒有用,以及Google搜尋引擎不只是「百科全書式」的搜尋,很多時候使用者是要找朋友、找公司,這類的搜尋服務比起百科全書搜尋更具有商業價值。Google可能會推出類似的服務,不過不會整合在Google搜尋中,搜尋引擎對Google來說茲事體大。
但我相信Google或是其他科技公司,會因為ChatGPT感受到壓力,這可能是Google第一次遇到搜尋領域上這麼大的挑戰。更大的壓力來自於ChatGPT有機會成為一個全新的「入口」,當使用者要寫信、翻譯、找資料、聊天,它都能滿足時,使用者就不會個別找不同的應用。
新創機會點:學會在巨人肩膀上堆積木
從應用面來看,能立刻想到3個因為ChatGPT發生巨變的產業。
像是聊天機器人產業,ChatGPT跟企業用的聊天機器人,一個是超級大腦、一個是小應用,要是可以串接起來,聊天機器人就是一個截然不同的產業了。
客服中心也是其中一個被改變的產業,如果串接了ChatGPT就能回覆大部分的客服需求,真人與客戶之間的互動頻率就會大幅縮短。
另外一個就是語音助理,想像一下軟銀的人形機器人Pepper加上ChatGPT,就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特別可以用在「陪伴」領域,會是ChatGPT可以大展身手之處。
提到語音助理,大型科技公司大概要準備再下場打一波「Chat革命」,語音助理已經是被放置許久的題目,現在希望又重新被燃起。不過,除了大型科技公司,或是史丹佛、MIT裡面的專家,其他人大概不會再刻語言模型了。
▲「AI智能語音助理小美犀」已打入日本,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的多個國際級集團飯店。 (來源:bnext.com)
對於新創來說,我認為學會在「巨人肩膀上堆積木」是很重要的能力。科技巨頭把語言模型的API開放後,怎麼串接與應用,甚至在不同的語言模型中自由切換,就是各家新創比拚的戰場。像是犀動智能就是很好的案例,他們找到一個很接近消費者的使用情境(飯店裡的問答音箱),然後應用巨人們的技術去服務,跳過最冗長的技術開發環節,把心力放在優化與市場拓展。
人類會被取代?會,也不會
至於一般日常的工作,會不會被ChatGPT取代,答案是會,也不會,但是強者會更強,弱者會更弱。
ChatGPT或者其他生成式AI的出現,會帶來很兩極化的發展。懂得應用技術的人,能力變得更強。就算現在是大師,但是不會善用這些科技,就會在下一個世代消失。下一個世代的工作者、藝術家、創作者,運用這些工具會變成基本能力。
像是作詞家方文山跟我說過,他常常用Google搜尋寫出來的詞有沒有人講過,照這個邏輯來說,他現在有更強大的工具了。
再舉例來說,只會產生工具圖的美編,就有可能被AI取代,畫圖在未來很難強過AI。但是蓋一間博物館,或是藝術領域的策展人,工作內容牽扯到決策、喜好、犧牲,這就是AI尚缺乏的能力。
更好的問題應該是,要怎麼樣才不會被取代?
現在有了各種強大的AI工具,要學的是「怎麼問問題」,引導出有價值的回答。在同一個課堂上,收穫最多的學生一定是最會問問題的學生,這將是未來很關鍵的能力。
以創作來舉例,我們認為創作是一種「out of box」(跳脫框架)的結果,但是當AI可以做到框架無限大,跳出框架不如「學會在框架內尋找」。小說創作者可以下指令讓AI做一個小說的架構,然後再去改寫它,重點就在引導出架構的過程。
甚至在未來厲害、善用工具的人,他們使用AI的方式可能都是我們難以想像的。也就是說不只是科技公司之間,AI也將變成個人工作者之間的軍武競賽。
轉貼自: bnext.com
若喜歡本文,請關注我們的臉書 Please Like our Facebook Page: Big Data In Finance
留下你的回應
以訪客張貼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