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2018 年中國股市大跌,市值蒸發掉新台幣 74 兆元,超越金融海嘯的虧損紀錄;中國股市全球第二大的地位,也讓給了日本。造成股市大跌的原因有兩個:中美貿易戰和去槓桿(降低槓桿操作,也就是減少資產中的債務比例)。中國政府出手打壓金融體系槓桿操作,它有助於降低金融體系的風險,但也會讓股市下跌。中國在追求經濟成長與金融體系健康之間陷入兩難。
中國股市 2018 年重挫約 25% ,在全球所有主要股市中表現居末,市值蒸發 2 兆 4000 億美元(約新台幣 74 兆元),為 16 來最慘重失血,超越 10 年前金融海嘯虧損紀錄。
英國「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報導,這是美中貿易紛爭和中國打擊影子銀行帶來的影響。
2018 年中國股市蒸發 74 兆,超越金融海嘯虧損
截至 28 日封關,上證指數收 2493.90 點,全年下挫 24.59% 。滬深 300 指數收 3010.65 點,全年重挫 25.31% 。表現皆遠遜於日股日經指數今年跌幅 14% 、美股標準普爾 500 指數去年下跌 8% 和英國股市 FTSE 100 指數今年下滑 13%。
根據彭博統計,截至 27 日,中國股市 2018 年市值抹去 2 兆 4000 億美元(約新台幣 74 兆元),為 2002 年開始統計以來全年最大虧損,並超越 10 年前全球金融危機的虧損規模,當年上證指數卻是大跌 65% 。陸股也在去年稍早將全球第二大股市頭銜讓給日股。
此外,去年沒有任何類股免於虧損。滬深 300 指數所有 10 項產業類股今年全數收跌,為 2011 年以來最廣泛跌勢,且逆轉去年全數收紅表現。
法國巴黎資產管理(BNP,Paribas Asset Management)亞太區股票部主管鄺樂天表示:「中國股市 2018 年一整年走勢震盪,且自 6 月貿易戰憂慮升溫開始,股價似乎反映預期經濟硬著陸。」
中國政府打壓金融槓桿操作,造成股市大跌
「金融時報」報導,投資人表示,儘管大多數目光聚焦於中國和美國間貿易戰愈演愈烈,但北京當局出手打壓國內金融體系槓桿操作,才是陸股需求降溫和部分基金被迫清算的主要推手。
由於中國當局採取監管措施,打擊金融體系數年來持續擴大的槓桿規模,造成今年陸股流動性緊縮。改革行動大致鎖定所謂影子銀行,中國基金經理人原本透過這個管道借貸大量資金,再投入股市。
根據彭博調查,截至 26 日,陸股融資餘額僅剩人民幣 7560 億元(約 3.4 兆新台幣),約為 2015 年高峰時的 1/3 。且今年共有 75 檔投資股票的中國共同基金遭清算,為 2007 年開始統計以來最高紀錄。
中信里昂(CLSA)中國資本市場主管李坤龍指出:「由於銀行業不再能提供資金給未合格的第三方,包括優選的資產經理人,因此這些基金被迫拋售股票來取得流動性。」
另一方面,中國監管當局這回也未大力出動國家力量來穩定股市,和 2015 年股災時大相逕庭。李坤龍說:「這回監管當局一直非常節制,允許市場機制在股價上扮演更大角色,尤其在 A 股納入 MSCI 明晟指數時。」
轉貼自: BuzzOrange
留下你的回應
以訪客張貼回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