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我們為什麼挑選這篇文章】創業都是為了解決有意義的問題,然而,創辦人們一開始缺乏資金、人力、技術,在無法建立完整產品的情況下,該怎麼紮實的驗證產品實際需求?此時用最精簡的資源推出 MVP 最小可行性產品就對了!但,說得容易做得難,一起用美國外送平台 DoorDash 為實際案例,來看創辦人 Tony Xu 當年如何花 45 分鐘打造超強 MVP,一步步把 DoorDash 成功推向如今的 IPO!
▲圖片標題(來源:科技報橘)
新冠疫情期間,大家不敢外食,食物外送服務逆勢成長。
因應疫情,美國餐飲外送平台 DoorDash 迅速改變了送餐流程,實施「不接觸」送餐服務:餐飲放在顧客家門口,避免人與人直接接觸,顧客直接在線上給小費 。他們在 2020 年最後 3 個月的營收高達 9.7 億美金,比前年同樣時段成長了 226%。
成功 IPO 的 DoorDash,創辦人是何許人物?
2012 年創立的 DoorDash, 也在 2020 年 12 月啟動 IPO,出售 3,300 萬股,將公司估值推上了 320 億美金,創辦人是華人 Tony Xu。Tony 的成功,是因為他精通於經營企業時最不性感、但最重要的一件事:流程。
Tony 出生於南京,在他 4 歲那年,他父親得到了一份位於美國伊利諾伊大學(University of Illinois)的研究工作,於是他們全家開始在美國建立新的生活,當時,Tony 的家庭只有大約 200 美金的儲蓄。
由於家境不好,完全不懂英文的 Tony 需要靠自己自學。Tony 對新事物的好奇心,讓他快速的掌握了英文。例如,年幼的 Tony 對火箭非常有興趣(他父親是航太工程師)因此,Tony 就自己製作了一部關於阿波羅計劃(美國太空總署的載人太空任務)的紀錄片。
而這份好奇心也讓他從小就愛上創業。9 歲那年,Tony 開了一家除草公司,收取 10 美金的費用,為鄰居除草。 很快的,Tony 就發現他能夠透過將草剪成不同的高度,在鄰居的草坪上畫出各種形狀,而最重要的是,他可以因為這樣而收取更高的費用。讓 Tony 賺到最多錢的圖案是美國國旗,雖然畫那麼複雜的圖案很累,但是 Tony 為了要購買一台任天堂的遊戲機,所以,對這份除草的工作也沒有任何抱怨。
除了除草,Tony 也在他母親工作的餐廳洗盤子。Tony 的母親在南京時是名有執照的中醫,但是,由於美國不承認她的學位,因此,她只好到餐廳工作。但是,Tony 母親並沒有放棄她的醫生夢。在工作多年後,她從服務生變成了餐廳老闆,然後再將餐廳賣掉,用那些錢在美國重新考取中醫的資格。而她不輕易放棄的性格,也深深的影響了 Tony。
MBA 打開創業想法,初期瞄準小商家 TA
Tony 長大後,進入了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求學。畢業後,他進入了 麥肯錫、Paypal、Ebay、Square 這些知名公司工作。
在 2011 年,Tony 進了史丹佛的 MBA,而這個決定導致了 DoorDash 的創立。
在史丹佛求學期間,Tony 被要求對特定的「客戶群」做深入的研究。他和幾位對「在地小商家」有興趣的同學,就決定以這為題,研究如何協助小商家。
由於他們都沒有相關的經驗,他們決定要先找出這些小商家都面對些什麼問題。因此,Tony 和同學就親自去拜訪舊金山灣區中的小商家,問他們:「如果我今天給你一支能解決你任何問題的魔杖,你希望解決什麼問題?」
挖出 TA 最最最大的痛點,接著「親身體驗」
Tony 收集到足夠的資訊後,開始針對重要的問題為小商家提供解決方案。他們最初想要解決的是協助商家更了解他們的顧客。Tony 和同學們在商家的結帳櫃檯上放了一台平板,問每位結帳的顧客,他們從哪裡知道這家店的?
很快的,Tony 就發現這個方案沒有很好。 雖然,商家可以知道顧客的來源,也可以因此調整他們的廣告預算,但是,這並 沒有給予商家直接的幫助。因為商家真正希望的是能夠透過廣告,接觸到更多的潛在顧客。 於是,Tony 就開始思考,是否能夠直接為商家帶來更多的顧客。
在收集商家們的問題時,Tony 發現不管是賣花、熟食、糕餅、雜貨都有 送貨的難題 。有一家糕點店的老闆就抱怨說,他每週都會推掉 10 – 15 筆訂單。因為他是自己顧店,也沒有辦法去花錢請送貨員。Tony 因此開始思考,是否能夠在外送這件事上給予協助。
為了對外送有更深的了解,Tony 和同學們分別到聯邦快遞(FedEx)和達美樂擔任外送司機。 經過他們實際嘗試後,Tony 發現了小商家最大的問題是無法預估送貨需要多少人手 。
例如,在有美式足球比賽的晚上,達美樂的司機的工作就會暴增,無法準時將披薩送到顧客家中。但是,在一般的日子,司機們就沒有任何事做。同樣的,花店老闆在情人節當天就請所有的親朋戚友幫忙,才能夠處理所有送花的訂單,但是,其他日子他其實根本沒有這樣的需求。
轉貼自: 科技報橘
若喜歡本文,請關注我們的臉書 Please Like our Facebook Page: Big Data In Finance
留下你的回應
以訪客張貼回應